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最新10篇

发布时间:

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,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。

怎么学好地理 1

掌握地理知识点

我们要记知识点,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,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,地球的时间差问题,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,而且不好做,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。不光是地理这门学科,还有别的学科,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,只有打好基础,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踏实。

不懂就问

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,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。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,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,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。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,要坚持、坚持再坚持。

做地理笔记

我们不要小看地理笔记,地理笔记是很重要的,我们一定要记笔记,我们不用都记笔记只要把经常考的知识点记下就行了,然后好好总结,看看都容易考什么,看看是哪方面的考的多些,我们就把重点放在哪方面,可不要没有终点的复习,这点是在高三复习时禁忌的,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了,而且记住易忘,效果不佳,所以记笔记是很有技巧的。

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2

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:

自然因素

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 

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: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 

③地形平坦开阔; 

人文因素(地广人稀,交通便利,符合国防安全需要)。

①太原:技术力量强;

②酒泉:大陆性气候,晴天多; 

③西昌纬度低,发射初速度大; 

④海南文昌:纬度低,发射初速度大;海运便利。

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3

一、城市化

三个内涵: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、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、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

主要标志:城市人口增加、城市人口比重上升、城市用地规模扩大、数目增加

最主要标志:城市人口比重上升,判断两个城市城市化水平,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

二、世界城市化进程

当今世界城市化两大突出特点:城市化进程加快,大城市化趋势明显(发展中国家更突出)

世界大城市化趋势一个突出表现为:形成了城市群

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

起步早晚

城市化水平高低

城市人口少多

现代发展速度慢快

与经济关系相适应(与工业化相伴成长)不适应(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)

现代新动向城市郊区化、逆城市化、再城市化城市化为主,大城市过度膨胀

原因郊区环境质量好、乡镇配套设施完善、交通便利,城市环境质量不好市中心“产业空心化”,经济萧条

三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

环境污染:大气污染,主要污染源:汽车尾气、

工矿企业燃煤、居民燃煤

水污染污染源:工业污水、生活污水、垃圾堆放

固体垃圾污染:污染大气、水和土壤

破坏原有生态环境:物种减少

地面沉降:原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、挖煤

其他:交通拥挤,住房紧张,就业困难,失业人多

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4

1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:吸收、反射、散射。

2、太阳辐射(光照)与天气、地势关系:

晴朗的天气、地势高空气稀薄,光照越强; 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,四川盆地最低。

3、大气的保温效应: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,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。

4、气温与天气:白天多云,气温不高(云层反射作用强);夜晚多云,气温较高(大气逆辐射强)。 

5、气温的垂直分布: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

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5

一、太阳辐射: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。

1、能量来源: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(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,并放出大量能量);

2、特点: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,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;

3、意义:维持地表温度,地球上大气运动、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,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。

太阳常数: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,大小为8.24焦/cm2.分。

二: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

1太阳的外部结构:指太阳的大气结构,从里到外分为光球、色球和日冕三层

2对地球的影响:(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,周期约为11年)

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6

1、陆地环境的整体性:陆地环境各要素(大气、水、岩石、生物、土壤、地貌)的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,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。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。 

2、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:

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(热量)——纬度地带性 

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(水分)——经度地带性 

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(水分和热量)——垂直地带性 

3、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: 

①山地所处的纬度; 

②山地的海拔; 

③阳坡、阴坡; 

④迎风、背风坡。

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7

1、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(23°26′):

①黄赤交角存在—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—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---四季

黄赤交角存在—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——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—地中海气候、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 

②五带的划分界线: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、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、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

③若黄赤夹角变大,热带和寒带变大,温带变小;若黄赤夹角变小,热带和寒带变小,温带变大 若黄赤交角为零,太阳永远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平分,地中海气候、热带草原气候消失。 

2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:

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 

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=90°—△(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)

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值, 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; 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值,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。 

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-----有两次直射机会---两次值 ⑤纬度越高,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,楼房间距越大。 

高一年级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8

盐度和洋流

(1)盐度的是红海,原因:

①地处副热带海区,降水稀少,蒸发旺盛。

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,缺少大河注入。

(2)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,原因:

①地处较高纬度,气温低,蒸发弱。

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,有淡水注入。

(3)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:

①东部:地处内陆,降水稀少,蒸发旺盛;缺少河流注入。

②西部:有河流注入,起稀释作用。

③中部窄,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,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。

(4)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:

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。

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(暖)流,判断理由是:

温度方面: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(高),

方向方面:由较高(低)纬度流向较低(高)纬度。

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9

[自然地理]

包含次级知识点:

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、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、自然资源、自然灾害

知识点总结

本专题紧扣人地关系的主线,突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。该专题的知识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,而且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。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:地表形态对聚落、交通干线等的影响;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;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,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;旱涝、台风、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等。

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10

1、水回圈:

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、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。 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:蒸发,水汽输送,降水,径流。

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: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、更新,使水资源得以再生,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。 

2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:

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: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,其流量冬季;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,流量夏季;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;

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: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,其流量夏季。

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,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。